拿到广告单的正确方式: 如何发布和获得产品更新?
上周讨论的“15分钟准则”是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而今天聊的一个小的题目,来自一位年轻的实习生碰壁的过程对于我们的启发。
一、背景:“简单”的工作
-
任务:收集几大云厂商(阿里,华为,腾讯,火山;AWS, GCP, Azure)的数据库相关的release note,提取其重要内容。
-
关键:完成从全手工(官网copy/paste)到部分自动化,达到可扩展(scalable)的效果
-
输出:markdown 文档
二、国内外云厂商的对比
▋2.1 国外:“老朽”的RSS【参考3】
说不清楚的别扭:感觉阿里的网站更加用心,技术更加先进。可是产品更新发布不是宣传渠道的一部分吗?为什么用如此高级的“保险箱”保护本应努力推广的材料?用监视插件和爬虫也不是我们的初衷,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三、最后的努力和真实的感受
如何看待国内云厂商在信息发布上的操作?国内各大云服务商在信息公开方面设置的重重阻碍,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思维定式,这一思维定式的最终结果便是“私域流量”——即“肥水不流外人田”“肉烂在自家锅里”。
国内云服务商在消息通知上更倾向于站内信,即便站内信对于用户来说不太方便。如腾讯云为了使站内信能够推送到用户的移动端,设立了“腾讯云助手”公众号,并引导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由微信公众号将站内信转给用户产品更新公告,这一操作的最终结果便是数据库动态消息被淹没在微信每日数不清的99+红点中。
四、惴惴不安的思考
-
支持RSS订阅【参考7】,且相关技术文档、更新动态可以被搜索引擎,爬虫检索到;
-
信息发布具体而微,小的修复也可以在技术文档的更新动态中看到;
-
信息分类做得完善,如亚马逊可以直接查看“数据库”这一大类别下所有具体产品的更新动态;微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新功能不同的发布状态再次进行筛选。
-
厂商发布信息的有效渠道是什么?【参考8】
-
(感觉上)云厂商的数据库发布信息是每个单独产品负责的, 那么该云厂商的用户如何有效的收到十几甚至几十个产品的更新呢?
-
RSS是否是比较好的方式?【参考9】
五、尾巴:不着边际的乱语
Release note是几十年开源社区做的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已经有了其约定俗成的规范。国内高手做的开源项目,更加贴近国际社区的方式方法,对于他们来说走向国际的包袱就轻很多。比如,笔者的朋友在做的,一个从splunk出来的创业者在硅谷开发的时序数据库,他们采用的社区是:github, slack, twitter, linkedin和youtube。
另外在组织这篇文章中,意外的发现了 《PolarDB 数据库内核月报》, 是通过RSS feed 传递出来的 https://rsshub.app/aliyun/database_month。从2014年开始,最新的一期是2023年八月。任何坚持十年的一件事情都值得我们的尊重。尤其是团队的掌门人更迭数次之后,还保留下来,从侧面体现了团队的长期坚持,对于基础软件团队尤其重要。
每周一游
附录部分RSS feed
Footnotes
1. 《法律与秩序》(英语:Law & Order)是美国的一部以警匪和律政为题材的电视剧。开篇语:“There are their stories”。
2. 本文体验部分由该实习生JCJ根据其工作感受完成。后期由本文作者整理观点和语言。
3. RSS是上个世纪末第一次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由Netscape首先发布的。
4. feed 阅览器很多,比如inoreader
5. 初始人工为40分钟,添加新RSS数据源只需要几分钟,每周维护成本可以忽略。
6. 根据黑盒体验,演绎出的猜测。可能是片面的,特别恳请了解内情的朋友批评指正。
7. 很多资讯网站还继续提供RSS,比如苹果podcast(https://podcasters.apple.com/support/838-refresh-a-podcast); 新闻类杂志《经济学人》 https://www.economist.com/rss。推特/discord/reddit都倾向他们各自的方式,不过也有RSS的非官方接口。
8. 短信,微信公众号,钉钉群发?- 我们的体验是推送是非常泛滥的,而且不系统,有效信息基本被淹没。↩
9. RSS在15年前非常火,现在国内已经基本不用了。海外的使用也有明显的起伏